Always supply firmly by copy.
目標品牌:NET
直覺印象:NET的衣服縫得很牢固,料子舒適,它完成服飾最基本的要求,是一般看起來較光鮮的路邊牌子辦不到的。它也提供許多基本款式,例如許多格紋上衣和黑、灰、藍、土單色褲子,我剛減重成功時就買了許多,它的衣服總讓我覺得很「安全」,價位也便宜,從不小心翼翼地穿,至今大多都丟掉了,不是因為穿壞了,是因為弄髒。
NET有一部份的元素源自於嘗試性的模仿(我認為有一部份商品看得見其他品牌元素的影子),取材設計、樣式、剪裁、趨勢,從各個流行、著名的品牌之中擷取。雖然那些品牌最精要的部分是帶不走、學不來的,因為NET依然是選取各種安全模式,隱藏個人特色的平穩風格。
自我發現:NET是我在減重成功後最喜歡的品牌,是我「身體異質性」消失殆盡的時期,有部分的無所適從的不適應。雖然我在品牌服飾中去追尋身體的延伸,但是開始時我還是趨於保守,加上那時候正準備考研究所,想藉此整理自己的思緒與人生規畫,此時NET的「不定向的變型」的狀態就是我要的。但有一陣子我比較不喜歡NET的衣服,源自於我對於身材的習慣與我對於創作生涯目標的確定,但是我還是會進去逛逛,看看NET這一季向誰取材,說不定其中有我想要的「嘗試」。
Local made or not.
目標品牌:Lativ
直覺印象:Lativ是台灣的網路服裝品牌,沒有實體店面,完全土生土長。價位便宜、衣服舒適、購買便利、運送快速、尺寸標明清晰甚至連退貨機制都十分完善。在初發展的時期,主打「MIT在地製造」及「給台灣成衣產業延續的機會」的標語讓人認同不已,而打出一片天,成功塑造愛台灣形象。
但是後來因為生意太好,而無法以本地生產消耗訂單,2012年初,突然宣布工廠大多數已移往中國或越南,從此不在網路上標示出生產國家,前後不一致的立場與莫名的強硬態度,引起撻伐。但現如今網站上已經恢復標明國家,以平消費者的怒氣。
自我發現:其實每一件衣服如果可以添加了「愛台灣」的象徵意義,那真是太好了,讓人消費之餘還可以對這塊我們生長的土地有所貢獻,這是我會注意到Lativ的首因。可是Lativ的行為好像已經把自己從台灣這塊土地連根拔起,但是它的價錢便宜、唾手可得、毫不費力,部分服飾無異於夜市價位。而購買時每每還是下意識檢查一下生產地,因為如果能買到MIT,其意義就是高於其他產地者數十倍,讓人開心加倍。
目標品牌:Esprit
直覺印象:Esprit是我初減重以來很喜歡的品牌,價位偏高,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花3500元賣下一件褲子的時刻,真是令人記憶深刻!它的設計有點正式,但又不會單板,許多低調內斂的細節深得我心,剪裁合身卻不貼身,穿上身時讓人覺得精神一振、自在有餘,每次去逛Esprit,總覺得窗明几淨,人數不多,我喜歡這樣。
直覺印象:Esprit是我初減重以來很喜歡的品牌,價位偏高,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花3500元賣下一件褲子的時刻,真是令人記憶深刻!它的設計有點正式,但又不會單板,許多低調內斂的細節深得我心,剪裁合身卻不貼身,穿上身時讓人覺得精神一振、自在有餘,每次去逛Esprit,總覺得窗明几淨,人數不多,我喜歡這樣。
偶然在新聞報導中,林青霞老公邢李㷧,為Esprit大股東,及時在Esprit股價下降之前就將股票售出,讚譽邢李㷧操股功力之餘,電視台也訪問了國內外民眾對Esprit的看法,結論是:「OLD FASHION」!有些人甚至說不想進去逛,天啊!當下真是讓我這個品牌粉絲大受打擊。
目標品牌:ZARA
直覺印象:ZARA的款式多、設計快、模仿眼光準確、數量少、進貨勤、不停上架,瀰漫著「要買要快不買拉倒」的氣氛,其他品牌在思考下一季時,ZARA已經在實踐下一天。
店員像蜜蜂一樣,非常忙碌、行動簡潔快速,對於我的詢問態度輕率。不像一般品牌營造慢慢看的悠閒感。我注意到ZARA甫進台灣之時傳出工讀生深夜工作到清晨,休息、上廁所受管制,都符合ZARA的忙碌性格,隱含了一股強大的生命力與秩序。
ZARA追求快速而無法兼顧品質,但ZARA刻意將其粗糙品質塑造成時尚的一環,強調產品是一季可丟,一如其不斷模仿的設計也快速地過時,身上的服飾也馬上變成垃圾,付款之後,會提供低品質的黑色的塑膠袋(垃圾袋?)來裝你的商品,暗示我們盡速將它們丟進垃圾桶。在店面之中ZARA很討我喜歡,但是衣服買回家都不想穿。
Bait be eaten but cannot get.
目標品牌:GIORDANO
直覺印象:2013年中,到西門町看電影、逛街,偶然發現老地段出現新店面,店頭所呈現的盡是PuchiBabie 服飾,當時不知是什麼東西,總覺得非常可愛,抬頭,原來是GIORDANO,想說怎麼出現了那麼多新設計,聽店員說,原來為聯名服飾的服飾。2013年終,舊地重遊,GIORDANO全換成了Crystal Ball 聯名服飾。2014年初,再度換成Care Bears ,每每去都只看聯名商品,對GIORDANO的自家商品倒是不屑一顧了,但打鐵趁熱,GIORDANO其他商品價位也跟著水漲船高,但總是相形失色,顯得一般。
直覺印象:我對Roots的印象不是來自店面,而是來自路人身上的LOGO,一隻極大的水獺或是海狸(事後查明是海狸),Roots的衣服一望便知,LOGO極大、字體明顯,無論有多少人,總是突出重圍,讓人一望即知。
逛街中即可發現原木打造的店頭、店面上海狸招牌非常之大,進去逛逛,價位實在是「驚為天人!」一件簡單的T-shirt花的錢,都可買一台低階數位相機了。而且絕大多數的上衣,其LOGO或「Roots」字樣都放在顯眼處,尤以胸骨上段,第二對肋骨處為大宗,此處就算試穿外套,只要將拉鍊拉至與乳頭同高即可將商標露出。我趁打折時咬牙買了一件T-shirt,永遠把外套拉鍊拉開。
目標品牌:UNIQLO
直覺印象:當時(2013,3月)我一進入UNIQLO位於西門町的門市,馬上在一樓看見二、三十種圖案 的T-shirt,是謂「UT」, UNIQLO主要曝光的商品,以購買版權或合作的方式讓這些迥異的主題都作成T-shirt在UNIQLO中販售。
這些意義被集合來建構UNIQLO本身。它隨時為每個人準備了各種它們所想要的意義,然後以最簡單的形式:T-shirt,輕而易舉的依附在所有人的身上。而其它一般單款式的商品可供挑選的顏色普遍眾多,4~6個顏色是屬平常,UNIQLO卻常有高達14色彩選擇,有的品項甚至高達50種!加上UNIQLO店面也都超大間,有一種應有盡有的感受。
直覺印象:HANG TEN在我還沒變胖之前就已經是叱咤風雲的品牌,但時至今日,風光不再。如今再逛HANG TEN,它其實是很專一地堅持它的「美國加州陽光海洋衝浪風」,特色是寬鬆、簡單、顏色鮮亮、親近大自然的帥氣,但是如今皆是偏好貼身、曖昧、展現身體的性感,而HANG TEN之中有很多款式也趨向如此,但是似是而非,令人看不明白、顯得有些彆扭。特別有趣的一點就是,每當春夏來臨,店頭櫥窗換作短袖時,所有模特兒身上的衣服腰部都會被店員向後抓,用別針固定住非常大量布料,硬被抓成比較流行的合身剪裁,還有許多HANG TEN代言人的平拍廣告也見得到這個現象。
直覺印象:要上班、要吃喜酒、領獎、畢業,這種場合總是要穿西裝,手工西裝已經被當作夕陽產業,名牌西裝價格驚人,西裝到底哪找呢?G2000就是讓人鬆一口氣的成衣西裝品牌,質量也許不算特優,款式雖中規中矩,有時也多了那麼一點流行感,正合人意,負擔不大,店面眾多,是很多新鮮人、上班族、業務族群的首選,當我需要西裝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也就是G2000。
零:世界被商品充斥,意義成為迷思,自我成為謎團
創作說明:
創作說明:
表達「世界被商品充斥,意義成為迷思,自我成為謎團」的意涵,是所有作品的開端。一個前提的顯示。《零:世界被商品充斥,意義成為迷思,自我成為謎團》可以獨立為一幅作品,亦可與作品:《No.0: Now, you see...?》合成為一個作品。
作品之中,呈現一個用商品組合的人,沒有個人特質,只有商品性格,在商品充斥的世界中,每個人都可能變成這個樣子:眼睛被數位相機取代、鼻子被香水取代、頭頂被帽子取代、臉被化妝品取代、皮膚被衣服取代、右手被手機取代、左手臂是掛包包的木架、脖子是珠寶的展示檯......。
人像被創作成視覺的迷宮,自我被商品與迷思轉變成難解的謎團。
創作說明:
對觀者的一個反詰。作為所有作品的結尾,可以獨立為一幅作品。《No.0: Now,
you see...?》也可以與《零:世界被商品充斥,意義成為迷思,自我成為謎團》合成為一個作品。
作品是一面不銹鋼的壓克力鏡子(現成物),鏡子是用來檢視自己的,所以我利用它,置於創作作品的結尾,突然偷襲地問觀者三個問題:「你明白了嗎?」、「你看到了嗎?」、「你看到了什麼?」。
鏡子的造型,與之前的所有商品標籤的造型如出一轍,一個圓角矩形,還有一個洞,觀者可能會得到:又一個標籤、鏡子、自己。三重解答,對出題的我而言,答案自然是一個好過一個。而這個三重題目與三重解答,是明顯而矯情的,雖然如此,但是我就是希望我傳播的動機被查覺,強迫觀者思考,所以我認為在此的矯情是適切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