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論述:西瓜怎麼切最好吃? How to cut watermelon?

 


 
  夏天到了,今年西瓜剛出產的時候,我吃到了頭一批。瓜果的甜味太濃郁又太清新啦!扎實的咬感帶有滿滿的水分和脆度,好爽口!最完美的是,那沙粒狀的瓜瓤,充滿並駐足在整個口腔裡,刺激著每一根神經,實在太過癮了!

  然而,要吃好一顆西瓜,首先必須清楚吃西瓜的醍醐味,重點有二:

  1.愈靠中心愈甜,籽也愈多,愈靠外皮處則清淡、少籽。美味度與麻煩度形成極為有趣的正比。

  2.必須切開吃。這看似廢話,其實切法,就是影響美味的關鍵。

  西瓜的切割方法,最常見可分為五種,也是所有變化的基本,各有優劣:

  1.扇狀切片:連皮切成扇狀,每一片西瓜所分到的糖度較為公平。由尖端最甜美的一口開始,往皮的方向,味道慢慢變得淡雅,讓你每一口都回味起第一口的放縱,忍不住一片接一片,魂牽夢縈。

  2.柱狀切割:連皮切成柱狀,與扇狀切片類似。吃起來不會沾滿臉,但是柱狀中心太厚,去籽較麻煩,常常會呸呸胚,別人會誤以為你心情不好。

  3.散狀切塊:去皮,切成立方體、三角柱,或是假掰地挖成球狀。很好盛裝,食用時不沾手。但是切割的跨度太小,甜淡各自分開,選擇多靠運氣。若是有高手,能夠觀察瓜肉顏色紋理的差異,可能會把甜的都吃光,或是懶得去籽,只吃淡的,讓西瓜因缺少變化而容易膩,破壞大家的食用體驗,此等小人行徑,不可不防啊!

  4.碗狀挖食:常見於小玉或是迷你品種西瓜,一刀兩斷,瓜皮當碗,用湯匙挖著吃。情侶、新婚夫妻、有一雙兒女的家庭最常出現。缺點很明顯,中間甜的部份必須先吃完,剩下太多靠皮的,清新感會變成索然無味。而且,因為直接拿在手上,西瓜會逐漸升溫,會強化瓜類的腥味,有種「吃土」的感覺,讓人特別不爽。

  5.粉碎打汁:去皮,丟入果汁機,打成液狀,用吸管喝。甜度變化和爽脆的口感不見,西瓜失去了獨有的醍醐味,而且打汁的過程中,只要破了一顆西瓜籽,整杯就會有股礙口的西瓜籽騷味,碎籽沈澱後的最後一口最濃,可怕的餘韻,不只毀了一整杯的體驗,甚至會毀了一整天的好心情。

  小結論:使用普通的扇狀切片最好,好切、好吃、公平,買大西瓜時又能吃得很快;有化妝、臉上怕髒、沒餐具時,使用柱狀切割剛剛好;怕吃不完可以用散狀切塊,保鮮盒一裝,放回冰箱不佔空間;若非得要碗狀挖食,則不要用手拿,西瓜皮下方再墊個鍋子或小碗,以保持清涼美味的溫度;粉碎打汁就……就留給還沒長牙的新生兒女(六個月以上為佳)和年老缺牙的爸媽吧(注意血糖)。

  但是這結論的前提是──每個人都不只吃一片西瓜。也就是說,關於吃西瓜的醍醐味,是經歷兩個循環以上。

  但,如果一次只吃一片西瓜呢?事情瞬間就有了變化,因為──味覺神經是會疲勞的。

  扇狀切片的確是最好的切法,但是,從最甜的那一口開始吃時,因為神經對高糖份感到疲勞,第二口之後,甜味的感受度會略為減低,糖分不能充分化為甜味。避免此種情況的方法,就是將扇狀切片後的西瓜再去皮,從底部最寬、最淡雅的部份開始往尖端吃,那麼味覺神經能隨著糖份增加而體驗每一分甜度,循序漸進,每一口都非常完整,沒有任何缺損。

  我將其稱之為:去皮逆扇狀切片。這是只吃一片西瓜時,幾乎完美的吃法。

  不過,當吃超過一片時,如果也用去皮逆扇狀切片,那麼,第一片最後一口為最甜,緊接著的第二片西瓜,第一口為靠近瓜皮糖度最低的部份,會產生更嚴重的味覺神經疲勞,幾乎有一半糖度相對較低的西瓜會變得像白開水一般,品嚐不出任何味道(經實驗證實,猜想正確),導致近半顆西瓜的體驗變得非常糟糕。

  因此,我對吃兩片以上西瓜的情況,在此新提出一個吃法組合,做為真正的大結論:

  首片西瓜使用去皮逆扇狀切片,之後則使用正常的扇狀切片進食。稱為「首去皮逆‧其餘扇狀切片吃法」。

  第一片,先從不甜吃到最甜的部份,將甜度做最大利用。第二片與之後片數,從最甜吃到不甜,甜味緩慢遞減保持味覺敏銳。如此一來,完全迴避了任何先吃最甜,立即吃最不甜部份的情況,讓味覺神經的疲勞程度減到最低。能夠快速、重複而鮮明地顯體驗西瓜的甜度變化,這就是西瓜最好吃的切法。

20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