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鞋的原因大致可分成五種:1.保護足部。2.增加行動效率。3.挾帶違禁品。4.藏暗器。5.裝飾作用。第5項屬於時尚美學的範疇,不予討論。若一雙鞋子要達成前四項需求,能在跌倒、移動、快走、突然發力踢擊時,鞋子不會脫落飛出,重點就是──該雙鞋必須符合腳型。所以,惟有一雙能夠利用鞋帶、魔鬼氈、按扣或是其他方式進行即時鬆緊調整的鞋子,才能達成穿鞋目的,其他諸如拖鞋、人字拖、高跟鞋、皮鞋、功夫鞋、布希鞋……等,就算是訂製鞋,都會因時間或洗滌方式而導致鬆緊變化。沒有調整的功能,也就沒有了穿著方式的區別,不在討論範圍。
而鞋子是否合腳取決於兩個變數:1.鞋子。2.腳型。慢跑鞋、釘鞋、溜冰鞋、帆布鞋、保球鞋、涼鞋、籃球鞋……鞋子的種類太多,無法一一討論,所以,我假設已經買到了一雙能夠調整且有機會合腳的鞋子,且懂得正確的調整方式,讓思考的過程更為單純。而調整鞋子的方式以綁鞋帶最為常見且高效,便將「調整鞋子的方式」以「綁鞋帶」統稱,加強理解。腳型隨時都會變化,取決於不同的姿勢與發力情形對肌肉與骨骼造成的影響,所以找到一個最適合綁鞋帶的姿勢以符合走路過程中腳型所有的變化,就是如何穿好一雙鞋的重點。
統整現代人穿鞋子姿勢方法可分為以下幾種:1.翹腳型。2.抬踏型。3.獨立型。4.盤腿型。5.蹲下型。6.上次型。7.協作型。
翹腳型:坐姿,將小腿翹起於另外一隻腿上,讓足部盡量靠近雙手以及視線以綁鞋帶,這一做法常見於啤酒肚或是蹲下機能較差的老年人。優點在於方便實施,缺點在於,腳底懸空未施力,腳型不僅跟平常行走的狀態不一樣,且綁鞋帶時腳踝會不自覺往內側扭動,壓平足弓,若以此時的腳型綁鞋帶固定,長期下來可能造成重心偏移與骨骼變形,是極為不好的穿鞋方式。
抬踏型:將腿抬起,踩踏某個固定物品,再彎腰綁鞋帶,常見於身處戶外的男性,利於展現男性雄風與透氣。若踩踏的地方是一處平整且跟小腿一樣高的表面,身體的重量能夠平均傳達到腳底,那麼這個方法是很好的。但是出門在外,絕大多數時候沒有辦法找到這麼合適的平臺,太高、太低、崎嶇不平、不完全穩定……都會改變腳型,不夠實用。
獨立型:以站姿將單腳以金雞獨立的方式抬起,膝蓋靠胸,雙手下伸,以最小限度的彎腰弧度綁鞋帶,只有少數柔軟度奇佳又喜歡炫技的特定人士會使用。腳底未施力不能完全符合行走時的腳型,再加上有失衡跌倒的風險,尤其是在馬路邊時還有可能因此被車撞。需要長時間練習,效果卻很有限,是即使我會也不會願意這麼做的方式。
盤腿型:常見於運動場上,等待上場或正在休息的運動員發現鞋子鬆了,於是在雙腳本就盤坐的狀態下綁鞋帶,首先必將雙腳挪成上下交疊才能操作,這就得分作兩個狀態來討論。若是綁上面那隻腳的鞋帶,則狀況與「蹺腳型」沒有差異;若是綁被壓在下面那隻腳,此腳腳踝被地面與另一隻腿夾在中央,被迫完全往內側扭動,則情況比蹺腳型更差,如果我是體育老師一定會禁止學生這種綁鞋帶的方法,以免產生運動傷害。
蹲下型:單腳往前一步,蹲下身體,雙手向前綁鞋帶,常見於身體柔軟度與關節活動力俱佳的人,以小孩子為大宗,女性次之。在這種姿勢下,該腳承受大部分的體重,與行走過程中踏步後蹬時的狀態最為相近,此時綁上鞋帶,能確保足部始終維持較為舒適的狀態,是極為優良的綁鞋帶方式,除了對身體機能要求比較高之外,幾乎沒有缺點。
上次型:脫鞋時不解開鞋帶、直接踩著腳後跟拔出腳,等到下次要穿的時候就直接套上,常見於趕時間或是懶惰的人,就像我。這種穿鞋方式的缺點在於,就算上次、上上次、上上上次……所綁的鞋帶非常合腳,但是經過長時間運動拉扯,繩結與鞋子都會漸趨鬆弛,影響行動,而當鞋帶不幸突然鬆脫時,會把自己絆倒或是捲進電動手扶梯導致意外悲劇,是所有綁鞋帶方式中最糟糕、最應該全力避免的做法。
協作型:當孩子還不會綁鞋帶時,父母會讓孩子坐著,蹲下身體幫他操作,需要兩人或兩人以上才能實行,這很常見,但這是錯誤的方法。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以金雞獨立的方式站著,讓全身體重壓下,模擬走路時重心轉換時的狀態,父母再將接觸地面的那隻鞋繫上鞋帶,那麼孩子一整天都可以擁有最合腳的體驗,若是父母不方便蹲下,也可以讓孩子爬到一平坦的高處再施做即可,若是能小心跌落風險,則是非常優秀的方法。
討論過以上七種方法之後,雖然協作型有許多優點,但是在長大成人之後,已經學會了如何綁鞋帶,且讓父母親跪伏在身前更是於情理不合,若是跟向妻子提出這樣的要求又害怕會以離婚收場,命令兒女又怕兒少法的制裁與叛逆期的反撲,,更何況,如同我一般單身的人那麼多,大大增添了這項方法的實踐難度。但是沒有關係,還有一個完善的解法,師法歷史上的貴族與奴隸主,提出「僱傭式金雞獨立協作型」作為「什麼姿勢綁鞋帶最好?」的完美解答。
僱傭式金雞獨立協作型:首先要聘請一個傭人或奴隸,不限制以金錢、脅迫、淫威和其他任何條件為代價,使其跪在跟前,我們可以選擇自行把鞋子套上,或是讓他代勞,雙手左右平舉保持平衡,像一對翅膀,稍稍抬起一隻腿,將體重平衡下壓足部於地面,讓他(她)綁上鞋帶,同時擁有了獨立型的優雅、協作型的舒適與無上的尊榮感,就算是父母要求我們幫他們綁鞋帶時,也可請他(她)代勞,全家受惠,豈不美哉。
雖然,因為財力與權勢不足的關係,我不得不放棄僱傭式金雞獨立協作型的穿鞋方法,而選擇了放一張適合的板凳在鞋架旁邊,在室內使用抬踏型的方式綁鞋帶,成效依舊非常好,既避免了對我而言有些困難的蹲下動作,又能確實讓鞋子合腳,無論重訓、逛展、久站、久走都更加穩定,就像換了一雙量身打造的新鞋子一般舒適。
2019/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