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本書要不要劃線注記呢?
上學的時候,在課本裡劃重點、抄公式、寫筆記是最正常不過的事,但是當脫離學校之外,主動找有興趣的書來讀時,卻往往翻閱得小心翼翼,不慎沾了灰塵、滴上水漬都覺得心疼,手忙腳亂地想立即讓那些污痕和皺摺恢復原狀,總會覺得這些書有一種神聖感。我認為,這種感覺可能是對考試教育感到厭煩的反射條件,導致之後在讀一本書的時候,下意識屏棄了劃線注記的做法,後來發現這其實是一種損失。
出社會又重新考上研究所之前,我刻意讀了齋藤孝所著的《讀書力》和莫提默‧艾德勒和查理‧范多倫合著的《如何閱讀一本書》,對於「讀一本書要不要劃線注記?」這一問題,他們就讀者的角度作答,答案很明確──要。我非常認同。
閱讀是在文字之間與作者產生交流,交流必須是雙向的,不能只是一味接收,更何況作者不一定就全是對的,所以,無論認同、疑問、不認同的部份都應該明確標註、紀錄下來(只是寫在書裡已經很保守,應該打電話或寫封mail嗆回去。我讀艾德加‧莫杭1972年的著作《大明星》,其中提到:……在生活裡,每個人都會天真地將自己的感覺與想法歸咎他人……。我用綠色的筆打上星號,並寫上「過時」兩個字)。必須經過思考,書本內容才能對讀者產生意義,有鑑於記憶與理解力不夠完美,就應該尋求輔助,劃線注記一種就是既簡單又好上手的方法。
劃線注記還能夠配合不同記號和顏色,對我來說,藍色表示一般論點、紅色表示覺得特別重要的論點、綠色表示可能與主題不很相關卻很感興趣的部份,還可以分作直線、抖抖線、兩條線、圈起來,也可以在段落上方畫上三角形、星星、問號、打勾、打三個勾、叉叉、箭頭,直接把心得感想在空白處或把每個章節的摘要寫在目錄頁。如此就能建構出一個消化系統,用來咀嚼作者在書中提供的邏輯。尤其當無法一次看懂一本書時,那麼之前所留下的記號就成為再次閱讀時最好的軌跡。
書是知識與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一個商品,劃線注記之後自然也會影響書的價值,我分作「沒劃線、劃線」、「普通書、爛書、好書」、「收藏、賣出去」進行交叉討論:
1.沒劃線的爛書做收藏:爛書完全沒有收藏價值,不如賣出去,騙騙別人,回收一點當初傻傻掏出口袋的錢,要快,趁著新鮮認賠殺出,定價的55折到45折之間都是很好的價錢,3到2折也可以接受了。(如果真的太爛,請直接撕毀資源回收,我在十幾年前看完威爾‧拉凡德《失控的邏輯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如此。)
2.劃線的爛書做收藏:什麼?書櫃太大了嗎?
3.沒劃線的爛書賣出去:正確的選擇。(參考1.)
4.劃線的爛書賣出去:如果鄉下阿公阿嬤還在用木材燒灶煮飯,可以送給他們用來生火,更能發揮價值。(這一個舉例可以打上星號,寫下「過時」兩個字。)
5.沒劃線的好書做收藏:將一本好書放在身邊,無論看懂與否,必定是對於內容很有興趣,想要隨時可以再翻一翻,但在閱讀的過程中沒有劃線注記的幫助,每一次的翻閱無法累積上一次的經驗,必須重新摸索,所花的時間變多、成效又不好,這本書的價值對於收藏者來說便有所減低。
6.劃線的好書做收藏:無價!
7.沒劃線的好書賣出去:如果真的太缺錢,定價的75折到65折可以放手,低於這個價格則不免心痛。
8.劃線的好書賣出去:在二手書的市場,有劃線注記的好書與爛書幾本沒有差別,都不值什麼錢,這是無可厚非的事,因為劃線所建立的是一個很個人的解密系統,對於不同人來說不一定受用,而且留下的心得可能與隱私相關,一般人也不會再拿出來賣了。
9.普通書:隨便。
如果在此做結論,經過劃線注記的書籍,對個人來講,創造了極佳的文化體驗價值,於市場而言,則破壞了商品完整性,減損了經濟價值。再回答一次「讀一本書要不要劃線注記?」這一問題,就二手書市場的角度而言,答案是──不要。兩者明顯背道而行。
但是有特例。我曾經在學校裡發現了一個特展,是圖書館主辦的某某知名教授藏書展,總共上千本書排列出來,科技、心理、文化、社會、散文……光看著那些南轅北轍的書名就是一種享受,隨便選幾本來翻閱,偶然發現他劃線的文字和隨筆寫下的心得,雖然我完全不清楚這名教授的豐功偉業,字裡行間卻吐露著他的思維,感覺與他更拉近了一步──這讓我不禁思考,如果是一名好的讀者,那麼他所留下的劃線注記會不會讓這本書的價值更為提昇呢?例如脂硯齋、畸笏叟批註過後的紅樓夢就是很好的證明,他們就是很好的讀者,提供不同的角度與觀點(還有佚失結局的線索),在文化知識與市場上都創造了更大的價值,能讓另外閱讀批註的讀者收穫更多。
於是我開始構想,如何能夠創造這個特例呢?其困難點在於,讀者的程度好壞不一,未必每一個人留下的觀點都有價值且值得信賴……信賴……有了,如果我能夠把書借出去,借給那些我信賴且認同的人,請他們在我的書上隨意留下簡潔的重點劃線以及心得感想,那我是不是可以在提供自己的觀點的同時,也可以回收其他人觀點或是反駁,下次閱讀的時候,就能有更豐富的資訊輔助。我覺得這真是好主意。
之前買了兩本水彩大師查爾斯‧雷德的《畫出心中所見》與《畫出人物之美》,姊很有興趣,她的水彩素養遠超過我數倍,字又寫得非常好看,於是借給她之後也請她這樣做。她對我的書很尊重,一開始就拒絕了。我說:「要是有一本書,有畢卡索、宮崎駿、乾隆皇都劃過線,這不是很酷嗎?你幫我做一些筆記,剛好給我參考,這對我也很棒。」姊這才同意了,不過她也特別提醒我,乾隆皇會蓋很多章,遮住內文。太有道理了,我一定要藏好才行,不能借給他。
201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