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前,我有一顆牙齒的補牙裂了個洞,它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做過根管治療,前年和去年都曾裂開過,終於,剩餘的齒質已不足以支撐再次鑲補,醫生建議,最好做個牙冠套起來。
醫生原本告知只要三個禮拜的療程,想不到第一次做模失敗,塞不進去,中間又遇到過年,拖了快兩個月才終於搞定,這段期間都不敢咬硬的東西,尤其早餐,堅果都不敢吃了,只敢喝牛奶、豆漿配麵包,泡得爛爛的,半咬半吞。
因為天氣很冷,便直接把燒滾的開水倒進冰箱裡倒出的冰牛奶和冰豆漿中加熱,卻有超級意外的發現,奶香、豆香鋪天蓋地塞滿大腦,入口輕盈絲滑直通心底,簡直好喝到爆炸了!引發了我腦中的小論述──
為什麼用熱水加熱牛奶、豆漿會這麼好喝呢?
首先,我必須批評一下市面上的牛奶、豆漿,為了達到「香醇」的口感,所採取的策略都是一樣的,把牛奶變「濃」,其實我不喜歡這樣,太膩口,感覺喝一杯就太多了,嘴裡發酸。
然而,要配一個歐式的大麵包(就是比較乾的那一種),差不多得兩杯才夠(500cc),加上牛奶脂肪含量太高,豆漿會造成脹氣,喝太多也不好,加水就順利解決了這個問題。
矛盾的是,加水稀釋過,應該會變得難喝無味才對,為什麼反而會變好喝?我忽然想起了曾經看過Stupid
Bar的YouTube影片,調酒師Brandon介紹,調酒中有個溶水度的概念,加入一定程度的水反而會增加酒的風味,比例要剛好,太少或太多則反而會有所破壞……唉呀,這就是答案啊。
酒、牛奶、豆漿都一樣,都是過份濃醇、濃縮的東西,引發味覺的物質在水與酒精中不夠流動,還沒來得及體驗到風味便已經吞下肚子,加了水,反而能讓香氣更容易在口腔中擴散開來,讓風味能完整呈現,尤其是熱水,更能讓氣味分子散發到鼻腔,使香味更是加成,變得超好喝。
直接加熱牛奶、豆漿不好嗎?
我以前就是這樣做的,非常不好。牛奶和豆漿之中都有豐富的蛋白質,直火加熱容易凝固燒焦,要刷鍋子很麻煩,隔水加熱則非常耗時。再者,加熱後讓水分散失,會變得更濃,不僅更難以品嚐到風味,還很難拿捏溫度,常常燙到舌頭,很討厭。直接倒熱水,省時、簡單,還能輕易量化數值,讓風味統一好控制,明顯更優。
是要牛奶加熱水?還是熱水加牛奶?還是怎麼加都沒差?
我總是先把按熱水器,倒出牛奶之後再加熱水,一直很好喝,直到有一次我爸爸燒了開水,正要把冷水加進去降溫,我趕緊過去搶救了一大碗,之後才倒入冰牛奶、豆漿,卻發現風味好像有點不足,當時以為是比例量錯了,並不以為意。直到最近,我上網搜尋一些其他資料時,意外找到一篇文章,提及20世紀統計大師羅納.愛默.費雪(Ronald
Aylmer
Fisher),曾遇過一位堅持喝奶茶要先放牛奶的女士,他便設計了歷史上第一次隨機對照實驗,將多杯兩種泡法的奶茶給那位女士品嚐,事實證明,風味的確有差異,全被分辨出來。文中更提到2003年,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刊出一篇文章〈如何泡出一杯完美的奶茶〉中分析,將牛奶倒入熱紅茶中,在溫度達到平衡之前,牛奶容易因超過75度而變質,若是將熱紅茶倒入牛奶,則溫度容易調節,減少變質可能。我這才恍然大悟,先後順序影響非常大,熱水一定要後加。
那麼「冰牛奶和冰豆漿」(全脂牛奶/包裝豆漿,8℃)與「熱開水」(100℃)什麼比例調合最好喝呢?
我經過缺牙時期多日的嘗試後發現,在「1:1」的情況下,香度、濃度、溫度都是我最喜歡的,用來配吐司麵包最剛好,若是熱水再少些,我便覺得稍涼了點,冬天喝嫌不夠暖。「3:7」則還帶著清香,非常清爽順口,還有點燙,尤其在牛奶和豆漿不夠時,我就會用這個比例,也能直接當作一般飲料,不配東西也很好,喝完不會生白色舌苔,也不會有酸酸的餘味。
每個人味覺都不同,說不定有的人就喜歡超濃的,有的人卻只喝水,但趁著天還冷,不妨嘗試一下,試試不同的比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配方,嚐到牛奶和豆漿真真正正的香味,還能減少熱量攝取、多喝水,何樂不為?但請注意,不要在小嬰兒的身上嘗試,他們可不是在喝口味的,所以在此提出免責警告!育兒請按照奶粉罐上的指示調配,以免對下一代產生不良影響呦。
2021/3/4